最近家门口的道路施工,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大半。看着满地的砖瓦砾,不免开始回想这些房子原先的模样,其实也就是两三个月前的事情,我已经要费一番功夫才能勾勒出比较清晰的画面。
中国这些年狂飙式的建设像一块高频的CPU,快速的擦除、重写着我记忆的内存。几乎每一个我曾经呆过的地方,后来再去都已经认不出来。从安德门的地铁工地到张江的艺术公园,从九龙湖成荫的绿树到浦口罗庄的高楼,从家乡县城的商厦到村头的工厂。这每一个记忆与现实的冲突,都让我产生时空混乱的错觉。而不断涌起的回忆则提醒自己逝去的时光和老去的年华。
这些错觉中,关于修路我回忆最多的,当属高中校外的西大街。
高中时我住在西关的四姨家,上学回家都要走校门口那条不宽的马路,临街都是破旧而高的楼房还有歪歪扭扭的绿化树。夏天的时候我都会逆行在树荫下,很凉快。中午回学校时,大门一般都还没开,我便把自行车扔在路边,坐在校门对面邮电局的台阶上乘凉,等待校门的开启。记得有次一个几个同学在讨论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我当时完全没有听说过电视机播放过的以外的动画片,非常惊奇。我坐在旁边仔细的听着,想象着,这场景连同当时的四周的声音干燥空气的味道,被我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很快城市建设将东西大街变成一个工地,我们偶尔会骑自行车穿梭在工地高低起伏的土堆上,模仿着电视看来的小轮车动作,借着陡坡在尽头跃起那么十几厘米,很有快感。再后来工地完全没法走了,我们只能从市中心绕了。这也给我们带来些意外的收获,我当时的同桌在市中心夜市上发现了一个书摊。他家境较好,能负担得起每周十元的阅读支出。于是每周五晚上放学他都会从那里采购一本新书。而我俩正好顺路加同桌,这本书就被我们一分为二当晚回去连夜攻读第二天到学校交换另外一半,然后再交流心得:)优秀的文章和片段我们会撕下来保存并装订好给其它好友传阅,而较差的部分我们就直接扔到西大街工地上,赠送给工人兄弟们了。只是可怜他们读过前戏才发现没有高潮了。
再后来,它变成了和其他一切城市道路一样宽阔无趣的柏油马路,路边还开了一家阿迪王。
update: 可惜再回家,连阿迪王也见不到了。
哈……你下午都去那么早啊?
“这场景连同当时的四周的声音干燥空气的味道,被我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同感!
不得不说让我想起了“小儿健胃消食片”……